-->
    完善120急救体系的若干建议
    发布时间:2019-06-20 00:46:53浏览次数:89273次

    9570官方金沙委员 大连民族大学设计学院院长  包海默 

    一、本人亲身体验案例

    1、美国亲身案例:2014年本人在美国旅行期间曾经在亚利桑那州一个偏僻的小镇汽车旅馆凌晨4点左右突发腹痛急症,疼痛无法忍受,没有办法之下尝试拨打911紧急求救电话,电话1秒接通,接线员直接定位到汽车旅馆位置,只询问房间号后就告诉本人请等待1-2分钟,结果不超过2分钟救护车呼啸而至,3名医护人员简单询问情况后将本人抬上担架送至最近医院救治,当时感慨万千。

    2、中国亲身案例:2016年本人于中国大连家中也是夜半12点左右再次突发腹痛急症,疼痛无法忍受,没有办法之下家人拨打120院前急救电话,接通速度很快,但是经过几分钟详细描述家庭位置之后,被告知现在救护车都不在院内,最快的救护车到达家庭位置需要至少30分钟,建议自己打车或者家人驾车去医院,最后无奈只能家人驾车前往医院救治,回想美国的经历,也是感慨万千。

    二、案例简单分析

    通过本人在美国和中国都曾经呼叫使用过的急救系统,个人体验感受非常深刻,并可以通过对比发现其中的深层次问题,具体如下:

    1、美国的急救系统是不进行区分的,911可以报告一切紧急事件,无需区分是医疗疾病、火灾还是报警求助,这是深入人心的号码。而中国还需要区分110是公安报警电话、120是院前急救电话、119是火灾报告电话。很多人在慌乱之下很难区分,本人就曾在生病叫救护车时拨打了110公安报警电话。这也能反应各种紧急事件发生的联动处理能力是有一定问题的,需要加强。

    2、美国911电话接通之后直接可以通过电话号码准确定位到事件位置,而我们还需要人工反复询问和确定地点,一个是不准确,另一个是浪费了大量的救援时间。在现代技术手段、导航和GPS定位技术如此发达的社会,实现电话定位是很简单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实现。

    3、美国的救护车辆从接到电话到到达现场只需要短短的数分钟(之后也询问过当地的人员,基本都是这个速度),说明车辆数量充足,车辆在城市分布和覆盖范围广泛。相比较我国,即使在大连这样的大城市救护车辆数量也少的可怜。

    三、本人针对完善现有120救助系统若干建议

    结合本人亲身感受,对比中美社会救助系统的差异,对现行大城市(乡村还顾及不到)120救助系统建议如下:

    1、建议将现行的110、120、119从系统上进行统一,号码无法统一,可以后台统一处理,都可以纳入紧急事件处理电话,后台专业人员进行迅速判断和区分是什么事件,应该什么部门处理。

    2、因为社会紧急救助系统应该是政府对城市居民的基本社会保障,是需要无条件保障和支持的,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包括增加救助电话线路的频段,全天覆盖不间断,随时接通,并对接线员进行统一标准化培训,有专业快速的处理电话的能力。同时重新研究配置救助车辆的数量和覆盖范围,做到整个城市无死角的全覆盖,区域内最多3-5分钟到达现场,保证车辆充足,覆盖范围达到城市各个范围,保证3-5万人居住范围至少2-3辆救护车辆待命。

    3、利用现代GPS定位和导航等技术手段将救助电话和实时定位系统同步连接,保证电话接通的同时,接线员就可以同步定位事件发生地点,缩短救助时间。

    4、对120救助系统的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严格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对其职业素质进行统一要求。包括求救电话接线员、医疗车辆驾驶员、现场医疗救助人员都需要进行专业培训。服务态度,职业素养,现场控制和应变能力均需要达到专业水平,保障整体服务质量,让百姓真正体会到社会服务系统的专业性。

    5、要使整个120救助系统专业性有较大幅度提升,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和大量的投入。让从业人员有愿望从事该行业,这样工作的热情和服务的专业性以及质量才能真正提升。